

醫(yī)學免疫學綜合測試卷二及答案:病毒體的基本結構
一、填空題
1.病毒體的基本結構由和構成,又稱。
【答案】核心,衣殼,核衣殼
2.肝炎病毒中,經(jīng)由糞一口途徑傳播的有和。
【答案】甲型(HAV),戊性(HEV)
3.干擾素的生物學活性包括、和。
【答案】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調節(jié)
4.無菌室空氣消毒常采用法。
【答案】紫外線消毒
5.抗原提呈細胞主要有、和等。
【答案】APC,樹突狀細胞,朗罕細胞
6.正常菌群在、和條件下可轉化為條件致病菌。
【答案】機體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變,菌群失調
7.經(jīng)革蘭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為菌,而被染成紅色的為菌。
【答案】G+,G-
8.最常引起膿毒血癥的化膿性球菌是。
【答案】金黃色葡萄球菌
9.CD4+T細胞識別抗原受分子限制;CD8+T細胞識別抗原受分子限制。
【答案】MHC-Ⅱ,MHC-1
二、A型選擇題
1.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
B.致熱外毒素
C剝脫性毒素
D.殺白細胞素
E.腸毒素
【答案】A
2.了細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組織中的()
A.淋巴小結
B.脾小結
C.紅髓
D.白髓
E.中央動脈周圍彌漫淋巴組織
【答案】E
3.正常人體無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
B.小腸
C.膽囊
D.眼結膜
E.尿道口
【答案】C
4.補體經(jīng)典途徑激活的順序是()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
【答案】C
5.半抗原()
A只有與載體結合后才能和相應抗體結合
B.是大分子物質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無免疫原性
E.僅能刺激B淋巴細胞
【答案】D
6.下列細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細菌是()
A.鏈球菌
B.大腸桿菌
C.破傷風桿菌
D.葡萄球菌
E.結核桿菌
【答案】E
7.激活補體能力最強的1e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lgE
【答案】C
9.青霉素、頭孢霉素導致細菌死亡的機制是()
A.破壞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損傷細胞膜
D.干擾核糖體抑制菌體蛋白合成
E.抑制粘肽四肽側鏈與五肽橋鏈的聯(lián)結
【答案】E
10.與Tc細胞表面CD8分子結合的部位是()
AMH&I類分子輕鏈
B.MHC-Ⅱ類分子0191功能區(qū)
C.MHC-n類分子e2p2功能區(qū)
D.MHC-I類分子重鏈ala2功能區(qū)
E.MHC-I類分子重鏈3功能區(qū)
【答案】E
11.卡介苗是()
A.經(jīng)甲醛處理后的人型結核桿菌
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結核桿菌
C.發(fā)生了抗原變異的牛型結核桿菌
D.保持免疫原性的減毒牛型結核桿菌
E.保持免疫原性的減毒人型結核桿菌
【答案】D
12.細菌致病性強弱主要取決于細菌的()
A.基本結構
B.特殊結構
C.分解代謝產(chǎn)物
D.侵襲力和毒素
E.侵入機體的部位
【答案】D
13.紫外線殺菌的原理是()
A.破壞細菌細胞壁肽聚糖結構
B.使苗體蛋白變形凝固
C.破壞DNA結構
D.影響細胞膜的通透性
E.與細菌核蛋白結合
【答案】C
14.以神經(jīng)毒素致病的細菌是()
A傷寒桿菌
B.霍亂桿菌
C.肉毒桿菌
D.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E.腦膜炎球菌
【答案】C
15.對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描述錯誤的是()
A.生來在種系發(fā)育和進化過程中形成
B.生來就有
C.與機體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D.對侵入的病原菌最先發(fā)揮作用
E.對某種細菌感染針對性強
【答案】E
16.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產(chǎn)生的毒性代謝產(chǎn)物,引起嚴重的全身癥狀,稱為()
A.毒血癥
B.菌血癥
C.敗血癥
D.膿毒血癥
E.病毒血癥
【答案】C
17.破傷風特異性治療可應用()
A.抗生索
B.抗毒素
C.類毒素
D細菌素
E.破傷風菌苗
【答案】B
18.細胞表面特有的標志是()
A.E受體
B.PHA受體
C.C3b受體
D.抗原受體Smlg
E.抗原受體TCR
【答案】D
19.與衣殼生物學意義無關的是()
A保護病毒核酸
B.介導病毒體吸附易感細胞受體
C.構成病毒特異性抗原
D.本身具有傳染性
E.病毒分類、鑒定的依據(jù)
【答案】D
20.下列病毒病哪種易發(fā)生潛伏感染()
A.乙型腦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E.脊髓灰質炎
【答案】D
21.通過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是()
A森林腦炎病毒
B.風疹病毒
C.乙型腦炎病毒
D.漢坦病毒
E.狂犬病毒
【答案】C
22.質粒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是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
B.能在胞漿中自行復制
C.是細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結構
D.可與某些細菌的耐藥性有關
E.可以丟失
【答案】D
23.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不包括()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肉毒桿菌
C.沙門菌
D.白喉桿菌
E.產(chǎn)氣莢膜桿菌
【答案】D
24.B細胞表面標志中不包括()
AEB病毒受體
B.MHC-n類分子
C.MHC-I類分子
D.CR
E.CD3分子
【答案】E
25.抗原提呈細胞中不包括()
A.朗罕細胞
B.巨噬細胞
C.樹突狀細胞
D.并指狀細胞
E.中性粒細胞
【答案】E
26.支原體與L型細菌的區(qū)別是前者()
A.無細胞壁
B.多形態(tài)性
C.可通過細菌濾器
D.依靠頂端結構吸附細胞
E.對抗生素不敏感
【答案】D
27.毒性作用最強的外毒素是(),
A.破傷風痙攣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亂腸毒素
D.肉毒毒肅
E.金葡菌腸毒素
【答案】D
28.人類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結
E.脾
【答案】A
29.可高度傳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e
C.HBsAg、抗HBs、HBeAg
D.HBsAg、抗HBc、HBeAg
E.HBeAg、抗HBs、抗HBo
【答案】D
30.細胞表面特有的標志是()
A.CD3
B.CD2
C.CD4
D.TCR
E.CD8
【答案】C
三、名詞解釋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統(tǒng)稱免疫球蛋白。
2.單克隆抗體:通常指一株B淋巴細胞雜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單一克隆細胞所產(chǎn)生的一種高度均一、高度專一性的抗體。
3.菌毛:某些細菌菌體表面由蛋白質構成的極其纖細的絲狀物,按功能分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細菌的粘附結構,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性菌毛是細菌傳遞遺傳物質的結構。
4質粒: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由雙股環(huán)狀DNA構成,控制細菌非生命必須性狀。如控制性菌毛的F質粒,控制耐藥性的R質粒,控制毒力的Vi質粒等。
5.病毒體;結構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稱為病毒體,即病毒在細胞內進行復制增殖后釋放到細胞外的、可短暫獨立生存并可感染新的細胞的病毒顆粒。
四、問答
l.簡述致病菌引起的常見的四種全身感染,并各舉出一種引起此感染的常見病原菌。
(1)毒血癥病原菌在局部組織中生長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產(chǎn)生的毒素進入血流,到達易感的組織細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癥狀。引起毒血癥的病原菌常見的有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
(2)菌血癥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長繁殖,只是一時性或間斷性經(jīng)過血流,到達體內適宜的組織器官后在生長繁殖而致病。例如傷寒病早期的菌血癥。
(3)敗血癥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性產(chǎn)物,引起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鼠疫桿菌、炭疽桿菌可引起敗血癥。
(4)膿毒血癥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長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到其他組織器官(肝、肺、腎),產(chǎn)生新的化膿性病灶。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膿毒血癥。
2.簡述病毒在宿主體內的播散方式。
(1)局部播散:病毒僅在入侵局部的細胞與細胞間擴散,引起局部感染。如流感病毒、輪狀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
(2)血液播散: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進入血液在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增殖,再次釋放入血并隨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膚粘膜。脊髓灰質炎病毒也經(jīng)兩次病毒血癥到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腮腺炎病毒經(jīng)一次病毒血癥后到達靶器官腮腺。
(3)神經(jīng)播散;如狂犬病毒從咬傷部位的肌肉神經(jīng)接頭處,沿神經(jīng)軸突到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皰疹病毒可潛伏在神經(jīng)節(jié)內,復發(fā)時沿傳出神經(jīng)纖維播散到體表皮膚粘膜細胞。
3.簡述補體的生物學活性。
答:(1)溶菌和溶細胞:細菌與相應抗體結合后,可通過經(jīng)典途徑激活補體,在細菌表面形成膜攻擊復合物,造成細菌溶解。
(2)促進中和及溶解病毒:病毒和相應抗體結合后可激活補體,阻止病毒對易感細胞的吸附,此作用稱為中和作用。
(3)調理和免疫粘附;補體裂解產(chǎn)物C3b/C4b的N端與細菌等抗原抗體復合物結合,C端與表面具有相應補體受體(CRl)的吞噬細胞結合,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即調理作用;若與表面具有CRI的紅細胞、血小板結合,形成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細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4)炎癥介質作用;補體裂解產(chǎn)物C4a、C2a、C3a、C5a分別具有炎癥介質作用,可引起機體的炎癥反應,一方面可促進對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組織損傷或超敏反應。炎癥介質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激肽樣作用、過敏毒素作用和趨化作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8.54MB 下載數(shù)8569 下載
7.36MB 下載數(shù)6598 下載
7.98 下載數(shù)5698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