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昭昭醫(yī)考!
我校理學院、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李瑩副教授聯(lián)合丹麥技術大學Nini Pryds教授在功能氧化物薄膜的轉移及自組裝研究中取得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首次實現(xiàn)氧化物納米薄膜的轉移轉角堆疊,研究成果刊發(fā)于國際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0.849)。
李瑩副教授自2021年赴丹麥技術大學公派訪問,與國際著名氧化物材料研究團隊進行合作,雙方在氧化物薄膜的轉移組裝方面開展合作探討,通過濕法腐蝕及轉移疊加,成功實現(xiàn)大面積的氧化物薄膜的高質量制備及轉角堆疊,并且首次觀察到雙層氧化物薄膜轉角疊加形成的摩爾干涉條紋,以及堆疊界面原子的結合和成鍵。團隊進一步通過第一性原理擬合計算證實該氧化物異質結構的穩(wěn)定性,預期該氧化物異質界面載流子輸運行為將基于層間轉角表現(xiàn)出新奇特性。基于當前的熱門研究領域轉角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化物),這項研究為組裝構筑新型轉角氧化物異質結提供了重要的啟示,通過材料轉移堆疊組合,實現(xiàn)多自由度設計開發(fā)新型氧化物器件,突破經典半導體器件目前面臨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推動電子信息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論文“Stacking and Twisting of Freestanding Complex Oxide Thin Films”發(fā)表于國際頂刊Advanced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3187)。李瑩副教授作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訊作者。
《Advanced Materials》期刊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材料領域權威TOP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為30.849。李瑩副教授長期致力于功能氧化物薄膜研究,與國外合作方共同發(fā)表多篇高水平SCI論文,2022年雙方另一合作文章“Freestanding perovskite oxide films: synthesis, challenges and properties”發(fā)表于德國《物理年鑒》https://doi.org/10.1002/andp.202200084 (《物理年鑒》,德文:Annalen der Physik,英文:Annals of Physics),1799年即刊行的德國物理學期刊雜志,愛因斯坦1905年兩篇狹義相對論論文,薛定諤1926年關于量子力學開創(chuàng)性論文均在此期刊發(fā)表)。早在2015年雙方已合作在國際TOP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發(fā)表論文“Visible light-enhanced gating effect at LaAlO3/SrTiO3 interface”。本項研究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武漢科技大學冶金工業(yè)過程系統(tǒng)科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課題項目資助,李瑩副教授及外方將深化合作進一步做出更多創(chuàng)新科研成果。(理學院)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