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血證時,首先要明確其病證,然后再探討病因和發(fā)病部位;其次,認清實際情況再治療。血證的臨床治療以治療火、氣、血的基本原則為基礎。實火要清熱瀉火,虛火要滋陰降火;實證要清氣降氣,虛證要益氣?;鹗?,擾血管者應涼血止血;氣虛損,出血,當血和血;如果瘀血阻滯,經血難返,就要活血止血。同時,在血證的不同階段,可采用止血、化瘀、寧血、補虛四種治療方法。
1.鼻出血
(1)風熱傷肺證:鼻燥鼻出血,血鮮紅,惡寒發(fā)熱,口干咽干,咳嗽痰黃;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治療:清肺清熱,涼血止血。代表方劑:桑菊飲加減。常用藥物: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連翹、蘆根、麥冬、天花粉、貝母、橘黃(2)肝火上炎證:鼻衄、紅眼、煩躁、頭痛、頭暈、口苦、耳鳴;舌紅,苔黃,脈數(shù)弦。治療:清肝瀉火,涼血止血。代表方劑:枳子清肝湯加減。常用藥物:梔子、牡丹皮、柴胡、當歸、白芍、川芎、牛蒡子、大黃、麥冬、玄參
(3)胃熱盛證:鼻紅、口干、口臭、胃不適、口渴、煩躁、便秘;紅舌,黃毛,脈數(shù)。治療:清胃瀉火,涼血止血。代表方:云女湯。常用藥物:石膏、生地、麥冬、知母、牛膝、沙參、栝樓
(4)氣血虧虛證:鼻衄、肌肉、牙齒、面色微紅、精神萎靡、心悸氣短、夜間睡眠困難、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細或弱。治療:益氣養(yǎng)血。代表方劑:歸脾湯。常用藥物:白術、茯苓、黃芪桂圓、大棗、人參、木香、當歸、遠志、生姜、大棗、阿膠、桑椹、側柏葉、黃浦炭、
2.胃火
(1)綜合癥:牙齒鮮紅,牙齦紅腫疼痛,口干舌燥,口臭,便秘;舌紅,苔黃,脈數(shù)。治療:清胃瀉火,涼血止血。代表方劑:衛(wèi)青散、瀉心湯。常用藥物:當歸、牡丹皮、升麻、大黃、黃芩、元明粉、知母、栝樓
(2)陰虛火旺證:牙齒淡紅、浮牙、頭暈;舌紅,苔少,脈細。治療: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代表方劑:白質地黃丸、前根散。常用藥物:知母、黃柏、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黃芩膠、側柏葉、甘草、胡黃連、骨皮、
3.咯血
(1)燥熱犯肺綜合征:咽部瘙癢、咳嗽、痰中帶血、口鼻干燥或發(fā)熱、痰中有異味;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治療:清熱潤肺,寧絡止血。代表方:桑杏湯加減。常用藥物:桑葉、豆豉、杏仁如貝母、南山參、梨皮、梔子、金銀花、連翹、牛蒡、麥冬、金釵石斛
(2)陰虛肺熱證:咳嗽痰少、痰多或血鮮紅、反復咯血、口干咽干、兩頰紅、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治療:滋陰潤肺,涼血止血。代表方劑:百合固金湯。常用藥物:生地、地黃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23.36MB 下載數(shù)1546 下載
12.36MB 下載數(shù)2659 下載
9.65MB 下載數(shù)6952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