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氣管導管1阻塞。原因及急救。氣管導管可被痰痂、血痂或其他異物堵塞。所有患者呼吸困難,發(fā)紺,氣道阻力高。吸痰管堵塞。氣管導管被痰痂堵塞。更換同類型消毒內(nèi)套管后,氣道恢復通暢。痰結(jié)痂的原因是肺部感染嚴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膿液厚,氣管切開后呼吸道水分流失可增加到800 ml/d,如果濕化不足,痰容易干燥結(jié)痂。
2.預防措施。
(1)病房內(nèi)應預留適當?shù)南緝?nèi)套,防止急診時放置不當?shù)膬?nèi)套,可能影響機械通氣患者的通氣或因消毒不足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2)加強氣道濕化。氣管導管口部覆蓋兩層濕紗布,增加吸入氣體的濕度,濕化液間斷滴加,每次2 ~ 3 ml,或在氣管導管口部覆蓋一層紗布并固定,滴針貼在紗布上,濕化液以每分鐘0.2 ~ 0.4 ml、250 ~ 300 ml的速度滴加24小時,濕化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濕化法。
對于機械通氣患者,應開啟電動加濕器,及時補充濕化液。加濕液應為無菌蒸餾水,加濕溫度控制在28 ~ 32;對于痰多的患者,也可以使用霧化器,將裝有藥液的藥杯與呼吸機上的霧化器和呼吸機管道連接,然后呼吸機輸送空氣稀釋痰,控制呼吸道感染。
(3)定期翻身,敲背,正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痰液的量、色、香、粘,根據(jù)痰液性質(zhì)準備濕、痰。二是氣管插管脫出或旋轉(zhuǎn)。
原因及急救。氣管插管可因?qū)Ч芟祹н^松而固定,患者煩躁不配合,術(shù)后劇烈咳嗽或皮下氣腫逐漸加重;支撐呼吸機管道的支架調(diào)整不當?shù)仍?。氣管導管取出時需要更換氣管導管,但如果氣管導管旋轉(zhuǎn)而窒息,患者只需平躺,氣管導管即可恢復氣道。
(1)對氣管切開患者應加強巡視,床邊應提供無影燈和氣管切開袋。由于氣管切開術(shù)后2 ~ 3天內(nèi)沒有形成好的瘺管,如果拔管,重新置管是盲目的,所以重新置管需要以上材料。
(2)氣管切開后,床邊應抬高30 ~ 45度,頭位不宜過高或過低。病人翻身時,頭、頸、軀干應在同一軸線上,防止套管轉(zhuǎn)動過大,影響通氣,造成窒息。
(3)每天檢查套管是否固定牢固。套管采用雙帶手術(shù)結(jié)方法固定,松緊以兩指公差為準。隨時調(diào)整呼吸機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機管道,使氣管插管能承受最小拉力,防止導管因拉力過大而脫落。
(4)不配合或易激惹者,應克制上肢,給予適當?shù)逆?zhèn)靜劑。統(tǒng)計表明,適當?shù)逆?zhèn)靜可以顯著降低非計劃拔管的發(fā)生率。
3.氣管袖帶滑脫阻塞氣道,引起氣管袖帶滑脫,是使用金屬氣管插管呼吸的支持者。由于氣囊固定不牢,滑脫后移至氣管導管內(nèi)口,充氣后阻塞氣道。患者呼吸困難嚴重,取出內(nèi)套管后無法改善。氣管插管內(nèi)無氣體進出,但氣囊放氣后缺氧癥狀減輕。這說明氣管袖帶滑脫堵塞了氣道。此時,必須將氣囊放氣,以增加吸入空氣的潮氣量或氧氣濃度,并應立即與醫(yī)生更換氣管插管。上一個
原因是腫瘤壓迫氣管時間過長,導致氣管軟化塌陷。氣管插管長度有限,內(nèi)徑10mm,插管長度只有80mm,支撐范圍小,無法通過被壓縮的氣道,而氣管插管長度足夠通過,緩解氣道阻塞。
4.大量呼吸道出血導致窒息1。原因及急救。氣管切開術(shù)后出血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大出血一般為繼發(fā)性,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傷口感染,造成氣管切開口周圍組織甚至血管的糜爛,導致大出血;
(2)切口過低,造成右無名動脈外露,易損傷動脈,造成大出血;
(3)插管選擇或旋轉(zhuǎn)不當,會損傷氣管壁,影響大血管;吸痰不正確等。出現(xiàn)大量氣道出血時,應先更換氣管導管,并給氣囊充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氣道粘膜血管應破裂出血??蓪⑷ゼ啄I上腺素和生理鹽水滴入氣道止血;無名動脈破裂后,必須立即通過手術(shù)修復出血的血管。
由于氣道大量出血,止血困難,應優(yōu)先預防。
(1)手術(shù)前,根據(jù)患者的年齡、體重、消瘦情況選擇合適的氣管插管,最好準備2套進行更換。當患者煩躁不安時,應給予適當?shù)逆?zhèn)靜,以防止氣管導管旋轉(zhuǎn)而損傷氣管壁和血管。
(2)正確吸痰。首先,我們必須掌握吸痰的適當時間,通常在床邊,我們聽到痰在病人的喉嚨里歌唱;患者咳嗽或呼吸機氣道壓力升高時有報警;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時吸痰。吸痰時,應選用外徑不超過內(nèi)套管內(nèi)徑1/2、壁光滑、有側(cè)孔的硅膠吸痰管;先將吸痰管插入氣道1 ~ 2 cm以上,再開啟吸痰負壓,抽出時左右旋轉(zhuǎn),避免長時間在同一位置反復舉插吸痰;吸痰負壓不宜過高,一般為33.3 ~ 40.4千帕,以防損傷患者的氣道粘膜。
(3)長期機械通氣應選擇大容量低壓球囊導管。氣囊充氣宜不漏氣,每4 ~ 6小時放氣一次,持續(xù)3 ~ 5分鐘,以減輕氣囊對氣道粘膜的壓力,防止缺血壞死。
(4)預防和積極治療切口感染。氣管切開傷口每天至少消毒兩次,開口紗濕了要換。如有切口感染,應增加換藥次數(shù),氣道滴注敏感抗生素稀釋液,積極控制感染,防止血管壁感染和糜爛導致大出血。
“昭昭醫(yī)考官網(wǎng)vshogo.cn整理,如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nèi)容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涉及侵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8.54MB 下載數(shù)8569 下載
7.36MB 下載數(shù)6598 下載
7.98 下載數(shù)5698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guān)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