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學是西醫(yī)綜合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考生全面掌握歷年病理學的復習重點,小編在此整理了病理學常用考試術語的講解,供大家參考。
1.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包括代謝、功能和形態(tài)的變化)和預后的一門基礎醫(yī)學學科。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疾病的性質和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為疾病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2.流式細胞術:流式細胞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煽焖俣考毎麅菵NA,可用于確定腫瘤細胞的DNA倍性類型和腫瘤組織中所有細胞中S G2/M細胞的比例(生長分數)。腫瘤細胞DNA倍體和生長分數的測定不僅可以作為惡性腫瘤診斷的參考標記之一,而且可以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生物學行為。流式細胞術還可以應用于細胞免疫表型,在臨床免疫檢測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3.適應:細胞及其組織器官在內外環(huán)境各種有害因素的刺激下得以存活的過程,稱為適應。適應的特點是萎縮、肥大、增生、化生。
4.亞致死細胞損傷:輕細胞損傷是可逆的,即損傷細胞在刺激消除后能恢復正常,通常稱為變性或亞致死細胞損傷。
5.萎縮:指正常發(fā)育的實質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體積縮小,可能伴有細胞數量減少。
6.肥大:細胞、組織和器官體積的增加稱為肥大。
7.增生:實質細胞的增多稱為增生,可導致組織器官的增大。細胞增殖往往伴隨著細胞肥大。
8.化生:一個分化成熟細胞因刺激而轉化為另一個分化成熟細胞的過程稱為化生。
9.變性:指細胞或細胞間物質受損后,由代謝紊亂引起的一些可逆的形態(tài)學改變。其特征是細胞質或間質細胞內各種異常物質或正常物質異常增多的積聚,每一種都伴有功能衰退。
10.細胞腫脹:或稱水腫變性,是一種早期的病理變化,通常發(fā)生在輕微的細胞損傷后,發(fā)生在肝、心和腎等實質細胞的細胞質中。細胞水腫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其機制是缺氧時線粒體受損,使ATP產生減少,細胞膜Na -K泵功能受損,導致細胞質中Na和水分增加。病理改變:電鏡下細胞核正常,胞漿內線粒體、內質網腫脹如小泡。光鏡下彌漫性細胞腫脹,胞漿蒼白透明,細胞核略大,水腫嚴重的細胞稱為氣球樣改變。肉眼觀察,細胞性水腫的肝、腎體積增大,顏色變淡。去除病因后,水腫細胞可以恢復正常。
11.脂肪變化:細胞質中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積累稱為脂肪變化或脂肪變性。它是由營養(yǎng)不良、感染、中毒和缺氧引起的。大多數發(fā)生在肝細胞、心肌纖維和腎小管上皮細胞。
12.虎斑心臟:心肌脂肪變性通常涉及左心室的心內膜下和乳頭肌。肉眼可見大致水平的黃色條紋,與暗紅色心肌相間,無脂肪變化,類似虎皮斑紋,稱為虎斑心
13.心肌脂肪變化:心外膜脂肪組織明顯增多,可沿心肌間質延伸至心臟腔內。心肌收縮并變得虛弱,這是由于延伸的脂肪組織的擠壓,這被稱為心肌脂肪浸潤,而不是脂肪變性。
14.玻璃樣改變:也稱為玻璃樣變或玻璃樣變性,一般指細胞內、纖維結締組織間質或小動脈壁等。顯示出均勻的、粉末染色到紅色染色的、磨玻璃樣半透明蛋白質在HE染色中的積聚
15.淀粉樣變性:蛋白質-粘多糖復合物在細胞外基質中積聚,特別是在小血管的基底膜中,并表現出淀粉樣顏色反應,即暴露于碘溶液時變成褐色,然后暴露于稀硫酸時變成深藍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